4月28日,海曙区社工能人培训第二期课堂顺利开展。本期课程由浙江工商大学彭何芬讲师授课。课堂上,小组团队建设妙趣横生又不失专业作风,“专业自我”知识解读带来别样感悟。
回顾了首期课程后社工们的收获和感想,本期课堂从小组团队建设展开。同一小组内,每位社工以“一人介绍、邻座记录”的形式一一做自我介绍,并在小组海报上记录下性格、爱好等。讨论后,现场立即进行了社工展示和分享。
经过初步的组内磨合,接下来是更加深入的长期小组计划的制定探讨,包括小组目标、小组愿景和详细的小组规则等。
针对“小组愿景”,社工们应讲师要求,自行设计了一套动作上台表演。讲师表示,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每个组员都参与进来、配合肢体的动作实际感更为强烈。
切入知识点的传授,结合社工们的意向,讲师共罗列出10大课题——专业自我的建构、专业伦理与价值、社会工作基础理论、实务工作程序和记录、督导的理论和技能、专业技能、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模式、不同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(老年人、青少年、特殊人群)、情绪处理和减压技巧、社会工作案例写作。社工从这10个课题中选出最感兴趣的6个,作为课程重点涉足的培训内容。
本期课程聚焦于“专业自我的建构”课题。每个人都有“主我I”和“客我me”,对人格的整合程度影响着个人自我发展的高度。社会工作注重的也是两者间的关系。每个人都是“being(存在的状态)”,而“专业自我”有别于“being(存在的状态)”,需要社工从专业服务中慢慢形成。
社工在开展专业服务时,要有意识地辨别“专业自我”和“being”的区别,在行为、情绪、价值观、服务模式上体现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。从事专业服务时,社工拥有反思能力更加有助于树立专业自我。
课程尾声,彭何芬讲师还布置了督导日志撰写、小组内部分工、制定个人学习契约等作业,用于社工们的跟进和培育。20名社工能人在欢乐的气氛中增进了彼此间的认识和协作,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储备。课程还将继续,我们共同期待着社工能人们的进步和成长。